我的家鄉(xiāng)馬連鎮(zhèn)在陜西乾縣的最南邊,與四縣交界,東面緊挨禮泉的富家莊村,東南不到五里路就是興平馬嵬驛,西南與武功的三馬村連畔種地,盛產(chǎn)小麥,面粉筋道,是做面條的優(yōu)質(zhì)原料。
澆湯面是乾縣人的最愛,是乾縣人待客的最好美食。以乾縣為中心的幾個縣也吃澆湯面,逢年過節(jié)吃澆湯面,紅白喜事吃澆湯面,來了重要客人吃澆湯面。澆湯面分很多種,乾縣人多以青油湯為主,禮泉人多以葷湯為主,興平人多以蛋皮湯為主,武功人多以菜漂湯為主。
我的父親生于1938年,當我問他乾縣人為什么這么愛吃澆湯面時,他是這樣告訴我的:唐時修乾陵,動用了十萬余眾軍隊和勞役,由于每天勞動強度很大,生活條件較差,感冒的人很多,極大地影響了工程進度。負責工程的官吏很是頭痛,因為郎中太少也看不過來,有一個很聰明的郎中出了一個很好的主意,就是燒很多鍋的熱湯,在里面加了較多的醋,大火燒開至沸騰,再把煮熟的面條撈入碗中少許,加入較多的湯,讓大家多喝湯,再吃點面,既能治療感冒,又能補充體力。大家吃了這樣的飯不但胃口大開,而且感冒的人越來越少。郎中鼓勵大家多喝湯,有些人沒有喝完,感到可惜,就把沒有喝完的湯倒入鍋中煮沸,后面的人繼續(xù)吃。有聰明的廚師后來根據(jù)大家的意見,又在湯中加入了骨頭,菜漂和肉丁等,使湯不僅能治感冒,還有了強身健體之功效。醋有很強的殺菌作用,沒喝完的湯倒入鍋中后,不僅沒有傳染疾病,影響大鍋的口味,而且使湯越來越香,以后這種吃法經(jīng)細心者總結(jié),不僅在乾縣周邊地區(qū)傳開,而且也傳入了宮中,上了皇家的餐桌。父親說的不知是否屬實,但我深信不疑。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xiàn)在鎮(zhèn)上的軒轅樓、衛(wèi)家酒樓、聚緣飯店等推出了“一口香”,和面時加堿面,煮熟后過涼水,更有韌性,面條細如龍須,用近似于酒席上的小湯碗盛面,吃完面,湯直接倒掉。外地客人吃后都連連稱贊,一個人能咥二三十碗,可是我卻吃不出村里過事時那種濃厚的味道!
()
|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