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在延安市寶塔區(qū)的八大川的之一,五羊川的中心元龍寺,那里說川不是川,周圍盡是山,小學(xué)三年級以前我都和外公、外婆住在那里。
外婆的刺繡工藝在整個五羊川是出了名的,尤其是她的魚枕頭,做的栩栩如生。配色艷麗但不俗氣,針腳流暢但不死板。她還被寫進(jìn)了一本叫《走出象牙塔》的書。也因為這份手藝,村里人說媳婦要送女方一對魚枕頭時,很多人都會有求于外婆。外婆倒也不是都答應(yīng),但只要答應(yīng)了的她都會一針一線給別人做的好好的。有時候我睡一覺起來看她還在做,但等到別人來拿魚枕頭說一大堆感謝的話,時她也只是笑笑,絕口不提她熬了多少夜。她就是這樣,答應(yīng)下來的事情我絕不敷衍,也不邀功,只是默默地做到最好。
外婆雖然識字不多,但從小就教我要愛干凈。要讀書。她腿腳不好以后,起的更早了,從家里到地里盡量不麻煩別人。她和外公兩個人從早到晚忙個不停,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井井有條。雖然家具都是老氣又老舊的,但她用一雙愛清潔的手讓桌面灶臺沒有一絲灰塵,讓四周刻著衰敗木紋的銅鏡閃閃發(fā)光。院子里的喇叭花也永遠(yuǎn)會得到最精心的照顧,年年夏天都會開出許多粉紫的花兒。
她做事的時候,我就像小尾巴一樣總是跟在后頭。她擦桌子掃地,我去拿托盤;她雨天坐在屋檐下把不穿的衣服根據(jù)顏色剪成一束一束的布條最后要拼成色彩繽紛的漂亮門簾,我就整理不同顏色的布條,……跟著她,我學(xué)會了,愛干凈,講秩序,利用零碎時間,這些習(xí)慣至今還被我保存著,畢竟小時候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極不易改掉的。
在我爸創(chuàng)業(yè)失敗那段日子里,我們家生活最艱難的時候,每次去外婆家,外婆都會讓外公給我們裝一大堆他們種的土豆,白菜,她沒有陪我媽流過一滴眼淚,也沒有埋怨過我爸。她只是說:“人這一輩,誰不是起起伏伏,都得學(xué)會忍,過可了就都好了。”她在之后兩三年時間里,都堅持給住在城里的我們寄小米,紅薯和其他當(dāng)季蔬菜。
外婆后期其實病的很重,身體狀況很差,但是她從來沒喊過一聲疼,她的床頭放著一瓶止痛藥,痛得不行會吃。在我的記憶里總有這么一幅畫面,當(dāng)我早上醒來時,看見她坐在前炕頭看著院子里的老槐樹,靜靜地發(fā)呆。后來我想她應(yīng)該和所有老人一樣,老了就沒了瞌睡,可能凌晨四點,甚至更早就醒來,一直那樣靜靜坐著。晚年的外婆留給我最深的記憶就是她總是安安靜靜,包括她的離開都是安安靜靜的;蛟S她最后想留給兒女的也只是堅強(qiáng),而不是困擾。
我后來的性格里,如果說有那么點自立,自律,在工作崗位上肯吃苦,這些都應(yīng)該感謝我的外婆。從小學(xué)到大學(xué),再到工作,我有過很多老師,其中不乏對我影響很大的恩師,但我真正的老師,是我的外婆。是她把生活這堂上的最樸實也最精彩。她的言傳身教是我這一生受到的最重要的教育。
今年剛好是她離開的第十年,我還是會常常想起她,想起她教會我的許多東西。
()
|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