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相互嫌棄的老同學,再見了來不及說出的謝謝,再見了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yè),再見了我留給你畢業(yè)冊的最后一頁……”,這首帶有畢業(yè)色彩的音樂,用它淳樸的歌詞魅力勾動每一個喜歡懷舊的人,我就是其中之一。小學畢業(yè)已經12年了,但是那段爛漫無邪的記憶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那是一段專屬于“龍鋼子弟”的美好。
“天天向上”
在我的印象中,我的母校龍鋼子校(現稱“龍門小學”)只有二百多位學生,三十余名教職工,平均每個年級有兩個班,六年里大部分人都做過同班同學。同學們的父母都是龍鋼職工,彼此之間較為熟絡,所以我們的學習生活中自然避免不了與別人家優(yōu)秀的孩子做比較。
那些年的我們上學前會從家里打包好父母精心烹制的愛心早餐,放學后會聚集在小伙伴的家里看《小鬼當家》。同所有孩子一樣,體育課永遠是我們每周最大的期待,學校的操場就是我們撒歡的天地。在那個沒有塑膠跑道的操場上,我滾過鐵環(huán)、踢過毽子、跑過百米、參加過“冬季大演練”,也和全體師生一起搭幕布觀看過紅色主題電影《江姐》。印象最深的當屬二年級參加美術比賽,得了水痘的我不愿輕易放棄,滿心歡喜地到操場上參加比賽,那個炎熱的下午,頂著個“大花臉”的我在太陽下炙烤了一個多小時,完成了作品,雖然畫的不夠出彩,但是每一次參加集體活動總能帶給自己巨大的快樂。
翻看畢業(yè)照,在那個還是膠卷相機的年代,每一張熟悉的笑臉都是那樣的質樸與純真,遺憾的是那已經成為歲月里最無法觸及的記憶。還記得畢業(yè)那天,同學們都在拿著畢業(yè)照積極地找老師簽名,我自然也不例外。辦公室王老師在畢業(yè)照背后用蒼勁有力的字體寫下了“梅花香自苦寒來”幾個大字,這句特別的祝福語從此成為了我的座右銘。
鋼城“淘寶”
小賣部、小商店對孩子們總是有著無窮的吸引力,龍鋼生活區(qū)16#樓四單元一樓西戶小商店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諸多便利。商店的位置就在校門的馬路對面,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還記得店老板是個說普通話的胖阿姨,性格很溫柔,她家里也裝修的很溫馨。那時的我們方便面會選擇“小當家牌”,辣條霸主“火爆雞筋”會人手一包,膨化食品有“浪味仙”和“卜卜星”,冷飲最鐘愛小奶糕……記得那時風靡一時的電子手表和四驅賽車都價格不菲,但備受寵愛的我們總有辦法湊來零花錢將它收入囊中。
“快樂大本營”
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我們享受著最純真的童趣。小伙伴們會通過兩種方式彼此聯(lián)系,一種是撥打廠內專線“5181***”,經常聯(lián)系的電話后三位一定會記得滾瓜爛熟;另一種是最傳統(tǒng)的樓下呼喚法,到了晚飯時間或者周末,一定會聽到各種名字響徹在整個生活區(qū),好不熱鬧。大家集合好以后一定會去我們的老地方——“小花園”,也就是工會樓下面的下沉廣場(現在的停車場),在那里有很多娛樂項目:彈玻璃球、跳皮筋、玩五子、丟沙包、翻花繩、跳格子、丟手絹,還有緊張刺激的“紅燈綠燈小白燈”和“老鷹抓小雞”,這些游戲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流傳了下來,總之當時的我們玩得不亦樂乎。“小花園”承載了太多的美好回憶,我們會因為熱播劇《天龍八部》中喬峰三兄弟義結金蘭的橋段而感動,從而效仿劇情集體拜把子互稱兄弟;也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氣的面紅耳赤,大戰(zhàn)幾個回合。那時的我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吵、一起鬧,盡管現在很多人已經失去了聯(lián)系,但還是會不時地想起那段意義非凡的歲月。
記憶中的南門市場里一籠包子一塊錢,一碗米線兩塊錢,一碗刀削面三塊錢,街上聲名遠揚的老史拉面也只需五塊錢。那時去韓城市區(qū)也很方便,出租車一個座位十塊錢;龍鋼開往韓城的大巴車是藍色的,每輛車上總會有很多“站客”,司機師傅的車技都很值得稱贊。從南門出去一直向東走,穿過下峪口村,就來到了黃河灘,那里也是我們的大本營。盡管家長極力反對我們在河里游泳,但是叛逆的我們仍然會結伴前往,對于好玩的事物誰又有理由拒絕呢?
如今的我們已將頭發(fā)梳成大人模樣,換上一身帥氣西裝,再回憶起童年時,苦亦是樂。兒時的友情總是那么純真,希望再次相逢時不變的是最初的夢想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夢想也會長大,不過是朝著童年的方向罷了。
如果可以,請把我留在童年里,留在青春里,留在最好的時光里。
()
|
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