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后,淅淅瀝瀝的小雨下了幾天。一場秋雨一場涼,漸漸有了一絲秋高氣爽的味道。雨過天晴,天空大地如洗,空氣經雨水的浸潤,帶著泥土、青草的氣息撲進心脾。閑暇之余,我決定去看看久違的黃河。
順著大道一直往東,不一會兒就到了黃河邊上。站在青石壘砌的河堤上,映入眼簾的是一望無際的寬闊水面,雄渾壯觀。河水夾雜著枯枝、樹葉等雜物,看上去渾濁不清。極目遠眺,“秋水共長天一色”,白花花的河水與蒼茫的天際融為一色,如果此時有一行白鷺飛過,一定會充滿詩意。韓城到河津的高速公路大橋就在眼前,高大的橋墩、斜拉的密麻麻的鋼索一直向河對岸延伸,一眼望不到頭。向西望去,遠山如黛,近水含煙,青黑色的山巒裸露出肌膚,連綿不絕,巍峨壯觀。靜默的大山,流淌的河水,構成一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
岸邊的柳樹桿浸泡在水中,一簇簇、一片片的馬藺草、蘆葦是黃河岸邊不變的風景。從小到大,我曾很多次看到黃河。記得最早是站在家鄉(xiāng)的山坡上,看到黃河是橫在東方天際的一條白色絲帶。而此刻,秋日連綿的雨水讓黃河水變得充盈起來,河面一眼望不到邊。如果在枯水季節(jié),河中間的灘涂就會裸露出來。河面會被淤積的泥沙分成三岔兩股,河水就毫無威勢可言,類似于許多不知名的小河?牲S河終究不同于其他無名氏的河流,它源遠流長,流淌的河水就是雷打不動的萬年基業(yè),無論何時,不管時事如何變遷,它都是一腔孤勇,無畏前行。
沿河堤逆流而上,就到了秦晉交界的古龍門渡口,也叫禹門口。禹門囗兩岸高聳的山峰像被劈開了一道豁口,讓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造化之神奇。“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唐朝李白描寫的黃河的磅礴氣勢,我不曾看到。可是千百年來人們的生產活動已讓這段黃河從一個暴烈的漢子變成了恬靜的少女,黃河水從禹門囗奔騰而下,平鋪開來,河面寬達幾十公里水流卻無聲無息,毫無驚濤拍岸的半點氣勢。
“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黃河在這里拐了一個大彎,一路向南而去。大概是河面太寬的緣故,絲毫看不到黃河的轉向。“遠看黃河白偏偏,旮里旮彎到知達”,這句耳熟能詳的方言傳頌了幾百年,說者聽者往往是一臉陶醉。這里曾有過鯉魚跳龍門的古老傳說,“大禹治水疏龍門”也讓這里充滿傳奇色彩。
陽光照在白茫茫的河面上,波光粼粼,細密的影子在水面跳躍,看似平靜的水面,實則暗流涌動,無數的小漩渦看得人心驚。古老的黃河母親也讓他的子民禍福相依,利害相連。雨季水面暴漲,黃河中下游洪水肆虐,家園農田被毀,生靈被吞噬;干旱的季節(jié),黃河水又滋潤著兩岸的黎民百姓,造福一方。
天色慢慢暗下來,將近黃昏,碩大的夕陽在身后緩緩落下。水面升起一層氤氳的霧氣。遠處,黃河兩岸的燈火璀璨,流光溢彩。我望著遠處的黃河,河水浩浩蕩蕩,奔騰不息,不復人間。
()
|
陜公網安備 610581020001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