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提到三毛,腦海中總浮現(xiàn)出她穿著麻布長裙一個人默默走在撒哈拉沙漠墳場區(qū)的路上,那么孤獨又那么勇敢。想起她曾經(jīng)寫過:“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喜歡三毛,喜歡她的隨性灑脫和勇敢的性格,喜歡她清新、飄逸由風致的文字。
讀三毛不同時期寫的故事,都有不同的感覺。
成長
《雨季不再來》,是20歲的三毛寫的故事,呈現(xiàn)了她從青澀敏感的二毛蛻變?yōu)橹腔鄢墒斓娜倪^程,當三毛還是二毛的時候,她致力于追求每一個年輕人自己也說不出的到底是什么的那份情懷,也許在外人看來有些許叛逆,但是對于生命的探索和生活的價值上卻顯得彌足珍貴。她整理文稿時說,“一篇篇舊稿,我看后心中略略有一份悵然。”可是在我看來,雨季的三毛是活潑的、純粹的、快樂的。工作不順心時,會想回到學生時代,會懷念象牙塔里無憂無慮的單純,可隨手翻開一頁記憶,才驚奇的意識到那里不僅有笑聲的飄蕩也有淚水的灑落,有不被人理解的“拾荒夢”“口紅夢”、有因為學不好數(shù)學的而被畫上“大鴨蛋”的恥辱。才驚覺原來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屬于那個時期的喜怒哀樂,原來我們總是在各種快樂與煩惱里不斷成長。人生的雨季總歸無法逃避,但是在被連綿不斷的雨水沖刷之后,我們會再度看到陽光散落在臉上的溫柔。那時,我們會看著陽光,然后說,“雨季過了,雨季將不再來”。
樂觀
《撒哈拉的故事》作為長久的睡前讀物,再一次領略了三毛文字的明凈,樸素又不失華麗,每篇文章都直抵人心,致使我沒有節(jié)制的反復閱讀,讓我一次又一次被三毛筆下的撒哈拉生活所征服,為三毛打造的沙漠生活而心生向往,甚至曾經(jīng)一度整天叫囂著要去看望三毛生活的那片沙漠。原來沙漠不僅有王維眼中“大漠孤煙直”的壯觀,更有三毛眼中的簡單、純粹?!秵∨防锶f,雖然啞奴是一個窮的連身體都不屬于自己的人,但是其實他是“富有”的,他富有愛,懂的感恩、回報;《結(jié)婚記》講述了與荷西步入婚姻時上演的一幕幕滑天下之大稽的鬧劇,可是每一個細節(jié)都叫人看出濃濃的快樂;《荒山之夜》是兩個人為了尋找好看的貝殼化石夜間深入沙漠的神奇經(jīng)歷,在經(jīng)歷了沙漠迷路、荷西深陷沼澤、三毛遇見壞蛋等等一系類驚悚經(jīng)歷后,兩個人還有“貝殼還要不要”“要,為什么不要”“什么時候再來?”“明天下午”的神奇對話,可謂天生一對……沙漠的故事很多很多,可是每一個故事,字里行間無不透露著三毛對當?shù)鼐用竦淖鹬睾蛺圩o,告訴我們那對有趣的夫妻如何在惡劣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五彩繽紛的生活,向我們展示了樂觀的三毛是怎樣化腐朽為神奇的。所以,撒哈拉的生活大概是三毛人生旅途上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吧。
重生
每個認都有值得去追求的東西,對于長大后的三毛來說,生命的神秘與極美仿佛就是那么一樣東西,蛻變后的她在生活中尋找樂趣,那種樂觀的心態(tài)總是那么讓人感動。可是后來呢,荷西走了,帶走了三毛的快樂與樂觀,即使后來她重新振作起來,總覺得之后文字中都有一絲悲涼的感覺?!秹衾锘渲嗌佟罚槐窘形覜]有勇氣再翻第二遍的書。尤記得當時看完三毛系列其余書籍后,一直沒有勇氣拆這本書,固執(zhí)的認為只要我不拆開實實在在的看它,那么三毛依舊是那個有荷西陪伴著的快樂的三毛,那個“如果是嫁給你,我可以再少吃一點點”的三毛??墒牵?ldquo;那一年,我們沒有過完秋天”簡短的一句話,是三毛告訴自己將永遠的失去了荷西。“如果上帝要毀滅一個人必先令其瘋狂,可我瘋狂了那么久為何上帝還不把我毀掉。”這是三毛在夢境與現(xiàn)實之間徘徊時所說的話,荷西離開后,她是痛苦的,但是又是堅強的,因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她會慶幸“感謝上天,今日活著的是我,痛著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來忍受這一分又一分鐘的長夜,那我是萬萬不肯的,幸好這些都沒有輪到他,要是他像我這樣地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爭了回來換他”,所以她在痛苦的掙扎之后,愿意做一只折翼的不死鳥,她愿意在父母、丈夫的生命圓環(huán)里做最后離世的一個,因為她明白愛有多深,牽掛和不舍便有多長。
嘴里又不由自主的開始囈語“記得當時年紀小,你愛談天我愛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兒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睡著了,夢里花落知多少。”
()
|
陜公網(wǎng)安備 61058102000140號